对于我这个80后而言,这无疑是苹果对安键优越性的肯定。诚然,触摸屏带来了奇妙的现代体验,但按下实体按键的速度、准确性和触觉反馈是无法替代的。苹果公司最近的举措表明,该公司不仅认同这一点,而且在其整个产品线中都有所体现。
苹果的每次变革都是深思熟虑的决定纵观苹果 iPhone 的发展历程,它仿佛是一首对触摸屏和无按钮的赞美诗。当然,当苹果公司成功实现面部识别技术时。Home 键的命运发生了一两年的转变,但这与早期手机对物理键盘(如 QWERTY 和 T9)的淘汰相比,只是沧海一粟。在最初的 15 年里,iPhone 一直坚持其侧边按钮配置:音量、电源和静音开关。尽管三星添加了 Bixby 按钮,诺基亚添加了 Google Assistant 按钮,索尼添加了相机快门按钮,其他公司也尝试过各种不同的选项,但苹果始终坚守自己的设计理念。
苹果从不轻率地做出改变,因此,苹果用户也已经习惯了这种稳定性。对于实体 iPhone 的每一次创新,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有人可能会称之为苹果的设计精神;而我认为,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整个公司不愿打破已有的成功模式,另一部分原因是坚定地证明你真的不需要比触摸屏更多的交互方式。
然而,iPhone 15 Pro 的操作按钮却带来了一丝新意。对于一家如此坚持有效的公司来说,将单一用途的开关转变为可定制的多功能按钮无疑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用户不必再费心去记住新的手指放置位置;如果他们愿意,甚至可以保留静音功能!这无疑是一次小小的变革,但也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物理按钮的实用性再次得到苹果肯定然而,传闻中的“捕捉按钮”却是一次更大的变革。一个额外的物理按钮!人们可以随时按下、配置和使用。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每年Android新机型的用户来说,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于苹果用户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你是否看过女演员安雅·泰勒-乔伊在粉丝的Android手机上无法自拍的视频?我们可能会嘲笑这种尴尬的场景,但事实上,许多苹果用户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变化。
苹果敢于为其最受欢迎的产品添加物理按键,这无疑是对物理按键实用性的肯定。这是一个深刻的认知,那就是无论你设计的触摸界面多么出色,都无法比拟一个合适的物理按钮。不是触觉反馈,不是访问速度,也不是交互的便捷性,而是物理按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始终在那里,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使用哪个应用程序,无论你的屏幕是开启还是关闭。这个按钮始终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果苹果真的想在摄影和视频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就像“捕捉按钮”传闻所暗示的那样。那么他们需要找到一种更快的方法来从任何应用程序或屏幕访问相机进行拍摄。物理按钮的实用性再次得到了体现,即使是锁屏相机快捷方式也无法与之媲美。
按钮很酷,苹果几年前就应该吸取教训在过去的四年里,苹果公司一直试图在MacBook系列中引入可定制的小型触摸显示屏,但用户对此反应冷淡,甚至深感厌恶。在公众的呼声中,实体功能键的回归成为了用户的期待,令人欣喜的是,苹果公司最终作出了让步,摒弃了Touch Bar。
Apple Watch Ultra的亮橙色操作按钮,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新的故事。在经过多年的尝试后,苹果公司终于意识到,智能手表的体验不能仅仅依赖于触摸。于是,苹果含蓄地承认,一款真正出色的智能手表,需要配备几个物理按钮。这一点,Garmin早已了然于心。
苹果公司终于承认,Garmin始终是正确的。一块优秀的智能手表,确实需要合适的物理按钮。对于那些跑步、骑自行车、划船、徒步旅行或进行任何激烈运动的人来说,他们不可能在运动过程中停下来,仅仅依靠滚动、滑动和点击来完成操作。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他们的节奏,甚至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
再次强调,物理按钮的优越性在于它的简洁和高效。它只做你希望它做的事情,甚至在你不需要看它的时候也能轻松操作。
既然苹果已经转向,其他人会效仿吗?尽管我并不倾向于将苹果称作行业的风向标,但无可否认的是,它对其他品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就比如说,当苹果决定取消3.5mm接口时,整个行业都纷纷效仿;而当苹果决定不再为手机配备充电器时,一时间引发了众人的讥讽,但很快,这一风潮又再次被其他品牌所追随。
过去十年间,我们目睹了太多这样的例子:苹果尝试了某项创新,Android制造商们便立即跟上。我曾期望Android品牌能有一些个性化的操作按钮,如今看到iPhone上的多功能按钮,我更加渴望在Android手机上也能有这样的体验。
我真心希望苹果的这些独特设计能够引领潮流。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手机上有一些物理按钮,可以让我们更快速、更方便地访问密码管理器、待办事项、视频拍摄等应用,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这种设计不需要太复杂,每侧五个按钮就足够了。这样的设想是为了实现更快速、更流畅、更可靠的无缝体验。我希望在不需要解锁手机的情况下,只需盯着屏幕,确认自己正处于正确的页面(如主屏幕或锁定屏幕),然后轻松点击目标即可。
这样的设计理念,既实用又方便,或许真的能够引领行业的新潮流。